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著“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作為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于憲法的重要法典,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法律文化的精髓,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一、民法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國家治理重大成果、重要經驗的沉淀,突出了對市場經濟和人民權利的保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了立法當中,從抽象地規定公序良俗,到具體地要求贍養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創舉。民法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最大公約數”為思想基礎和價值取向,契合了全體人民的道德意愿、符合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真正為人們所信仰、所遵守。這樣的民法典,具有時代特色,彰顯中國氣派,為世界民法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二、民法典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
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中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是從中國的實踐出發,一一回應實踐所提出的現實問題,并接受實踐的考驗所形成的法律條文。通過以現行民事單行法為基礎,全面回應了我國社會實踐、法治實踐和司法實踐的要求,具有強烈的實踐特色。民事主體可以依據《民法典》的規定,準確判斷自己從事一定行為或不從事一定法律行為的法律效果,從而決定是否從事民事活動。
三、民法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當今,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社會現代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對保護合法權益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編纂民法典正當其時。民法典順應新時代、回應新技術,注重將科技發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凸顯各界觀念的進步,更體現了在立法過程中,社會各界對新時代、新現象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立法態度,又順應了新事物對社會關系的影響。從民法典草案規定履行合同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到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再到制定高空墜物侵權責任分攤規則等,都回應了時代需要,順應了時代需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相信隨著民法典的正式實施,必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助推,實現制度優勢向國家治理效能的不斷轉化,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作者:邵二玲,廊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廊坊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