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欣欣向榮,萬物蓬勃。民建滄州市委組織骨干會員一行赴重慶開展紅色教育之旅。
重慶是長江、嘉陵江的交源地,群山環抱,霧氣蒙蒙,幾分溫潤,幾分安靜,傳遞給人的是這座城市的祥和與安逸。
重慶又是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一座在戰火中涅槃重生的城市。屈辱的十四年年抗戰,終于迎來了日本投降,而緊接著又是“國共合作”,多少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了最高理想,捍衛了一座城市的青春。這里還是民建的誕生地,自始至終見證了一個政黨在風云變幻時代的崛起與奮進。
漫步在重慶的大街小巷,歷史的遺跡隨處可見,仿佛每一段石板路都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縷江風都攜帶著一聲厚重深遠的嘆息。
?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瞬間,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時代的天空,指引著民族前行的道路。
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像安放在巴渝中心的一部書籍,翻動里面的頁碼,隨著歷史的腳步,重溫一段民建輝煌的史詩。
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處于民族危難之中。抗日戰爭后期,重慶作為中國的戰時“首都”,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表面的繁華之下,社會局勢危機四伏,暗流涌動。
1945年8月15日,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和平的曙光并未立即普照大地,國共兩黨的關系成為決定中國未來的關鍵,無數有識之士在為國家的和平統一憂心忡忡。正是在這風云激蕩的時代浪潮之下,作為民主同盟成員的黃炎培挺身而出。他以卓越的遠見和崇高的威望,積極奔走,會同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等20余位仁人志士一起創立了民主建國會。1945年12月16日,一個注定被歷史銘記的日子——重慶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內,民主建國會宣告成立,向全社會發出了響亮的呼吁,表達了為實現和平統一、民主建國而不懈奮斗的決心。她更像一粒火種,在一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點燃了愛國人士心中民主與建設的希望之火,為中國的政治舞臺增添了一抹獨特而絢麗的色彩。
1948年,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這一偉大的號召,猶如一聲春雷,響徹中華大地。黃炎培他們知道,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于是,民主建國會積極響應,迅速作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選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為推翻反動政權、建立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主建國會又積極投身于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1952年7月,民主建國會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確定冠以“中國”二字,從此,中國民主建國會這一響亮的名字,正式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截至2025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已經走過了整整八十載的光輝歷程。漫長的歲月里,他們懷揣一份初心,與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續寫了攜手共進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新篇章。
?
朝陽初起,江風濕潤。走在重慶的街道,丹桂樹、鐵樹、桂花樹參天蔽日,像極了這個城市強壯的生命力。
時間的長河沖淡了許多東西,唯一不變的是歷史的印記,一輩又一輩人的傳承,為苦難掙扎的歷史刻下了奮進不息的腳印。
歌樂山是美麗的,一片綠樹掩映,翠葉接踵。這看似寧靜美好的自然風光,卻無法掩蓋曾經的血腥與罪惡。踏入渣滓洞,仿佛踏入了一段被歲月塵封的歷史深淵,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無盡的殘酷與不屈,每一絲空氣都彌漫著悲壯與崇高。
狹小昏暗潮濕陰冷的牢房,是當年被國民黨囚禁的共產黨人的住處。墻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是先烈們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敵人的抗爭。刑訊室內的皮鞭、老虎凳、烙鐵……觸目驚心。那些革命志士在這些慘無人道的刑罰折磨下,寧死不屈,嚴守著黨的秘密。當竹簽釘入江姐的手指,她說:“竹簽子是竹做的,但共產黨的心是鐵做的!”這就是一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這里存放了一面特殊的“紅旗”。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監獄,羅廣斌等革命志士激動萬分。他們便憑借想象,用紅色被面和黃紙制作了這面特殊的五星紅旗。將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大五角星貼鑲在旗幟中央,象征著四萬萬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的四顆小星分置在四角,以此來表達對光明的向往和對新中國的美好憧憬。然而,他們并沒有等來光明的一刻,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這里制造了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300余位革命志士慘遭殺害。
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四周的山巒連綿起伏,樹木郁郁蔥蔥。空氣中彌漫著歷史的厚重氣息,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歲月沉淀下來的滄桑與悲痛。“渣滓洞”三個暗紅色的大字像是用鮮血寫成的誓言,像三百多名革命者生命鑄就的魂魄。獄前的那片紅梅樹茂盛如初,我相信它們一定是被烈士的鮮血染紅。
下山,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明亮。心中的那份沉重卻久久無法釋懷,為烈士們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我們的民族承載了太多的苦難,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鋼鐵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了后來者前行的道路。
?
重慶的春天溫暖如夏,街頭一年兩季落葉重生的樹木是北方人看不到的景觀。一邊綠樹參天,一邊落葉凋零,一邊又長出新芽,像極了一代一代的革命后人緊隨前輩的足跡,前赴后繼,行進不止。
抗戰遺址博物館里那些英勇的抗戰故事和不容忘記的歷史。十四年抗戰,他們用生命反抗侵略,用行動熱愛和平。他們挺著民族的脊梁,向世界證實了一個民族永不屈服的意志,見證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決心。
那座掩映在綠蔭中的深灰色建筑是桂園,是重慶談判歷史舊址,靜謐莊重。1945年,毛澤東與蔣介石在此和平談判,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民主團結的歷史。
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向世人展示了國共兩黨交流道路的艱辛與漫長,和共產黨人不改的理想和初心。
紅巖魂紀念館內還展示了許多默默無聞的英雄人物。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但都為了一個共同目的——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他們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秘密開展地下工作,傳遞情報、組織斗爭,有的直到犧牲,都鮮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但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直到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破舊的衣物,一封封風化的書信,仿佛時光的碎片拼湊出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透過它們,我看到革命者堅定的眼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什么是真正的為了理想和信念而奮斗終生。
通向烈士陵園的數十級臺階上的層層紅旗仿佛鋪滿了烈士的鮮血。他們長眠于這片安寧的土地,再也沒有了硝煙和炮火。獵獵紅旗下,我聽到了當年正在吹響的前進的號角。向那些長眠于地下的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
夜晚,漫步在嘉陵江畔,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一片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我們生在一個和平年代,遠去了戰爭時期的兵荒馬亂和烽火連天。而穿越時空,是他們用血肉之軀,錚錚鐵骨,為新中國筑起了一道捍衛信仰、守護真理的鋼鐵長城,是他們用流血和犧牲,換取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
這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它讓我們緬懷先烈,銘記歷史,讓我們明白,我們依然肩負著歷史賦予的重任。我們應該接過這支紅色的接力棒,繼續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永遠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的征程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登上北上的列車,胸中仍有一股激情不散。這是一場教育之旅,一場跨越時空、直擊心靈的紅色之旅。這座城市銘記了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歷史,銘記下民建與共產黨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歷史足跡。2025年是民建成立80周年,往小處說,我是一個民建會員,要為民建的發展積極工作,為國家的安定建言獻策,為建設美好的滄州做一份貢獻;往大處說,為了更大的夢想——中國夢的實現,我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熱情,書寫人生最美麗的詩篇。
回望這座城市,一切過往皆成為云煙,但那些舊址與陳列館內的事跡卻永遠留在了人間。那些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時代依然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