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16日,是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的日子,至今民建成立已80周年,成立之初,有134人參加了民主建國會的發起簽名。12月16日下午,93人出席了成立大會。大會公推黃炎培、胡厥文、黃墨涵組成主席團。胡厥文致開幕詞,黃炎培作籌備工作的報告。大會通過了《民主建國會成立宣言》《民主建國會章程》《民主建國會政綱》《民主建國會組織原則》等重要文件,選舉了民主建國會領導機關。黃墨涵致閉幕詞。從此,中國民主建國會宣告誕生,一個新的政黨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
民建以民主和建設為宗旨,提出推進民主、反對獨裁,爭取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建設、反對破壞的政治主張,并與中國共產黨和各界人士一道積極投入到反內戰、保和平的民主斗爭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炎培是民建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與民建同仁一起度過了風雨如晦的日子,終于在1949年迎來了新生和壯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黃炎培和民建同仁一起在國家政治、經濟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民建在全國擁有5萬多名會員,同民革、民盟、民進、九三學社、農工民主黨、致公黨、臺盟等八大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以新的業績續寫民建光榮歷史的新篇章。
在促進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在政協會議中的斗爭“滄白堂”、“較場口”事件、下關事件、反對“美援”和美軍駐華、反對召開“國民大會”、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響應中共“五一”口號,民建領導人到達解放區,擁護“將革命進行到底”,積極配合大城市解放,發表對美國“白皮書”的聲明,參加新政協,地方組織的建立,學習貫徹《共同綱領》,調整和建全組織,為恢復國民經濟獻計出力,參加三大革命運動,調整和明確工作方針,學習貫徹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推動全行業公私合營,一屆二中全會及反右斗爭,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經受七年浩劫的考驗,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為更好地發揮參政黨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民建力量。
八十年來,一代代民建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親密合作,同心同向,攜手前進,曲折而光輝的歷程,真正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民建人作出的正確歷史選擇。在長期的實踐中進一步增強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民建的歷史是從認同共產黨的主張靠攏到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共產黨一道共創偉業的歷史。
1945年7月,黃炎培訪問了延安,目睹了中國共產黨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區的成就,特別是與毛澤東就歷史周期率的談話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成為他一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為發起和籌組民建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滄白堂”“校場口”等事件中與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48年響應中共“五一口號”的行動,是民建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民建確認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確立了今后的政治方向。1949年1月,民建領導人在內的55位民主人士發表對時局的意見,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棉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949年8月,民建發表了《加強內部團結的警惕、答告美帝好夢做不成的聲明》。這個聲明為民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制定和接受《共同綱領》奠定了思想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建參加了人民政權建設和人民政協工作,在參加土改、鎮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運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配合國家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文革”的十年動亂中,在非常困難時期,廣大民建會員仍然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經受了歷史的考驗。改革開放新時期,民建遵循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盡心竭力服務于現代化建設,努力發揮參政黨作用,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獻計出力,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實踐證明,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成為民建不斷有所作為,不斷成長進步的根本原因。這個優良傳統,經過了民建老一輩的精心培育和身體力行,為民建一代一代人傳承,并在實踐中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本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今天民建取得的成就,是幾代人薪火相傳、艱苦奮斗的結果。
新時代、新階段、新形勢,作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參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我們深感肩負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為此,我們要繼承民建優良傳統,銳意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建言獻策,深入實踐,做好社會服務,加強自身建設,忠于國家,忠于黨,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把民建事業發揚光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新征程中而加油鼓勁,努力奮斗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