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民建會員和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我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著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使命。通過學習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相關精神,我深受啟發,對未來的工作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一、深刻領會會議精神,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了主要目標和任務,其中涉及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重要內容,為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宏觀層面的指導。在此基礎上,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聚焦教育系統在新時代的使命與任務,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如加強黨的建設、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等,這些舉措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作為一名民建會員,我深刻認識到民建在教育領域的參政議政優勢和責任擔當。民建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關注教育公平、教育質量等重要議題,并積極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建言獻策。通過深入學習會議精神,我更加堅定了以民建會員的身份,積極參與教育領域的調研和建議工作,為推動教育政策的完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聚焦高校教學管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目標。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深化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即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這一要求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行動指南。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必須將這一要求貫穿于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一方面,要通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機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每一門課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通過這種“大思政”格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我們應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優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機會和廣闊平臺。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競賽、科研項目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三、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助力高校發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必須在這一戰略部署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學科建設方面,高校應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強化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建設。基礎學科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前沿學科則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高校需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同時,教學管理要密切關注學科發展動態,及時調整專業設置,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和國家戰略。課程體系也應不斷創新,將前沿科技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產學研融合是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重要途徑。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通過與企業合作,高校不僅能了解社會需求,還能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實現互利共贏。此外,高校應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鼓勵師生投身科研創新,提升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地位。
教師隊伍是高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高校應通過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通過開展教師培訓、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動,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是高校的時代使命。高校應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產學研融合為驅動,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全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協同發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貢獻高校力量。
四、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持續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是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則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路徑。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
首先,要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不僅包括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足的圖書資源和先進的實驗室,還應涵蓋智能化的教學平臺和便捷的學習空間,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其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應對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和未來規劃等方面的挑戰。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咨詢中心、線上心理輔導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服務體系,努力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而優質的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五、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教育國際戰略合作體系,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找準國際交流合作的方位和職責,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高校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肩負著推動教育國際化的重要使命。
在教學管理中,高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國際合作項目,為教師提供海外進修和訪學機會,增強教師的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同時,高校應加強國際化課程建設,引進國外優質教材,開設全英文課程,提升課程的國際化水平。
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國際交流機會也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高校應積極開展海外交換生項目、國際學術會議、短期訪學等項目,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此外,高校還應加強來華留學教育,優化留學生結構,提升教育質量,培養“知華”“友華”的國際人才。
六、踐行大安全觀,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安全穩定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踐行大安全觀,持續鞏固教育系統安全穩定態勢。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確保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校園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特別是實驗室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同時,要加強師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此外,還要關注校園意識形態安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
通過學習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精神,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會議精神為指導,立足本職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努力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會充分發揮民建會員的作用,積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為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