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心》這部作品自籌備起便備受矚目、承載厚望,前期宣傳剛一亮相,就牢牢抓住了無數觀眾的眼球。它精準錨定時代脈搏,選題立意直擊人心,從新穎獨特的視角,徐徐鋪陳出一段段激蕩人心的熱血故事,深挖背后意蘊悠長的深刻內涵。
每晚準時守在央視一套追看《天下同心》,仿佛推開了一扇通往歷史關鍵節點的大門,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與召開前后那段波瀾壯闊、意義非凡的歲月如畫卷般徐徐展開,令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他們胸有凌云壯志,身處時代翻涌浪潮,卻毫無懼色、步履鏗鏘,一心向著同一個理想全速進發。熒幕之上,他們揮灑熱血、咬牙堅持、默默奉獻的身影將被一一放大定格;熒幕之外,觀眾仿若身臨其境,定能深深共情,真切觸摸到那份為奔赴“天下同心”偉大愿景所滿溢的赤誠滾燙。
劇中各方代表懷揣著對新中國的熾熱期許奔赴北平,可籌備之路荊棘叢生。物資匱乏、特務破壞、觀點分歧……樁樁件件都是棘手難題。但中國共產黨秉持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賢達坦誠相見、攜手破局。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圍坐一桌,各抒己見,為國旗、國徽設計絞盡腦汁,為國名、國歌斟酌字句,那份認真執著彰顯著對國家未來沉甸甸的責任。這是理想信念的交融碰撞,大家目標一致——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即便時有爭論,可初心純粹熾熱,正是這份同心同德,鑄就制度雛形。
謬力同心,和衷共濟。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絕非憑空而生,是從動蕩時局、百姓呼聲里淬煉而來。舊中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各黨派在探索救國途中迷茫碰壁后,在中國共產黨引領下找到方向。劇中民主人士沖破重重阻礙奔赴解放區,只因看到共產黨一心為民、實干興邦,認定跟黨合作才有希望。各方精英匯聚,貢獻學識、人脈、資源,這一制度吸納多元智慧,匯聚磅礴力量,宛如堅實梁柱撐起新中國建設藍圖,彰顯獨特優勢與強大生命力。
“四個自信”不再是抽象詞匯,化作鮮活畫面直擊人心。道路自信,是共產黨帶領各界拋棄資本主義老路,篤定踏上契合國情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結合本土實際,化作指導方針,精準導航前行;制度自信,多黨合作制度化解紛爭、凝聚合力,高效運轉;文化自信,傳統美德、民族精神貫穿協商全程,中華優秀文化底蘊托舉新生政權。這些自信,是先輩留給我們最寶貴“家底”,賦予民族挺直脊梁、無畏奮進的底氣。
立足當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號角激昂。《天下同心》是聲聲催人奮進的戰鼓,警醒我們賡續統一戰線優良傳統。科技攻堅,需產學研聯動、多領域協同;鄉村振興,離不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攜手;國際舞臺應對挑戰,國內各界更要眾志成城。各行各業皆當秉持“同心”理念,攥指成拳。
劇集終有落幕時,但它點燃的精神之火永不熄滅。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深感肩頭責任之重,要汲取先輩“同心”智慧,投身時代浪潮,以專業知識為筆、青春熱血為墨,匯入民族復興壯闊篇章,在歷史長河里續寫“天下同心”璀璨續章,何其有幸,生于華夏。見證百年,愿山河無恙,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