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要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這讓我對數據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數據要素作為數字時代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關鍵意義。數據要素是創新的重要源泉,在數字經濟時代,各行各業產生的海量數據為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能夠高效整合、清洗和分析多源異構數據,不僅有助于總結生產規律、優化資源活動,實現降本增效,更能從數據中發現新規律、催生新技術,推動從0到1的技術創新,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同時,數據要素能夠引領其他要素進行創新性配置。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可低成本優化組合,帶動其他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非競爭性特點還能在融合過程中得到補充,循環利用以持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對其他要素的引領作用。
數據要素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它催生了新興產業形態,實現產業結構形態的躍升,還能通過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例如平臺經濟不僅是創新主體,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工業互聯網則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疊加倍增功能,推動全流程全環節數字化轉型。
此外,數據要素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使其能實時準確掌握全域信息,迅速協調資源應對突發情況,還能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以及通過政策實施后的數據分析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務于高質量發展。
我國在數據要素方面具有巨大的紅利潛力。超大規模市場開發利用的高度重視則是制度優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探索實踐,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財政部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財會[2023]11號),明確自2024年1月1日起,企業可以將合法擁有的數據資源確認為表內資產。本年6月,人民數據(人民日報下設機構)也正式向相關單位發放了數據資源三證,為擁有數據資源的企業進一步賦能。
結合本人的實際工作,我將持續關注數據行業政策的動態和變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數據素養和技能,積極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需求。同時,在我從事的大宗貿易服務業務中,我們已經走過了貿易服務化、服務規模化的階段,下一步規模數據化勢在必行,我相信,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我國的數據行業將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局面,本職工作也應以此方向扎實推進,本人亦須努力在崗位上深耕細作、發揮價值,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