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隨著河北省內絕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總體進入絕對貧困基本消除的新局面,致貧因素和貧困形態將明顯發生變化,貧困治理也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的脫貧新階段。貧困治理新階段涌現出諸多新特點,加之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與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的形成,新興科技成為產業革新發展動力,河北省未來貧困治理工作必須充分考慮以上因素。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平穩過渡,將減貧戰略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整體目標之中,尤其是如何在鞏固脫貧成效的基礎上向鄉村振興接續發展,是脫貧新階段的工作重點。
一、貧困治理進入新階段所面臨的問題
(一)過渡期貧困治理工作展現出新特點
貧困治理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相對貧困,脫貧動力由外部推動向內生驅動轉變,產業扶貧的市場格局由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時代轉變。同時已脫貧人口中因支出過高、生計脆弱等因素導致返貧的風險依然存在,轉型性次生貧困和相對貧困人群將成為生活困難人群的新主體,致貧因素和貧困形態也將發生變化。
(二)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發展新格局
部分貧困村產業經濟薄弱,雖已脫貧出列,但其依靠的“外出勞務、個體經營或種植”等脫貧手段,極易受到市場的沖擊或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其重返貧困。
(三)新興科技產業成為貧困治理的新生動力
新技術、新業態的革新為貧困治理帶來新的發展路徑。貧困治理如何搭乘科技發展的“快車”,是脫貧2.0階段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河北省貧困治理新舉措
(一)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礎,統籌規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要圍繞當地特色主導產業,按照“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要求,加快打造特色區域品牌,同時采取“土地租賃+返聘務工”、 “能人+托管代養”、 “企業+扶貧車間”等模式,強化利益聯結,切實筑牢鄉村振興的產業根基。培育以新產業體系、新建設主體、新利益機制、新治理模式為核心的內生動力機制,實現鄉村由自發走向自覺、由輸血走向造血的轉變。
(二)貧困治理常規化解決相對貧困,創新農村發展長效扶貧減困機制
以“健康、教育、住房、發展”為核心指標對相對貧困人口進行鑒別與評估,分析是何種因素帶來致貧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對應的資源配置標準,分類施策,提高扶貧資源使用效率,解決扶貧中“福利懸崖”效應。利用扶貧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構建返貧風險預測預警機制,加強動態監測;全面建設脫貧人口動態信息管理系統、脫貧人口常態化跟蹤監測機制、返貧風險分級分類治理機制、返貧風險雙向溝通機制。
(三)以產業發展激發經濟內動力,躋身國內大循環體系
全面開展數字農業規劃建設,推廣農業物聯網應用、健全數字農業服務體系,以新基建提速農業生產,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以“農業+”為基礎,深度融合文化、科技、生態、旅游、教育、康養等領域,開拓傳統農業的發展空間。一要避免產業趨同,充分利用各地資源稟賦差異,引導發展區域性特色產業。二要做實品牌,研究編制區域品牌發展規劃,統一指導區域品牌建設發展。
(四)“數字科技+”賦能貧困治理新形態
以數字科技破解“鄉村空心化”,依托數字科技發展的各類電商平臺,引導各類人才資源流向農村。借助在線培訓平臺為貧困地區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立志扎根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搭建一條通往外界學習技術的康莊大道。此外,加強對拔尖人才和“鄉土人才”分類教育培訓工作,堅持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貧困對象開闊眼界、解放思想,著力提升扶貧對象的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