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民建響應“五一口號”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實現了民主建國會自身發展的重大轉折。75年后,我們匯聚于此重溫“五一口號”,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推進新時代多黨合作不斷前行。
一、回顧“五一口號”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視統一戰線的作用,并把統一戰線作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在“五一口號”發布之前,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地位還沒有確立之時,各個統戰力量的協調合作也未形成系統合力。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后,國民黨為了擺脫危機,加強了對愛國進步民主人士的鎮壓和對人們群眾的剝削,各個民主力量逐漸認清了國民黨的真面目,更加支持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接受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積極加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中。“五一口號”帶領當時的統一戰線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同共產黨團結合作,建立了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成為統一戰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譜寫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新篇章
在我國,政黨制度經歷了極其曲折漫長的發展歷程。不管是西方盛行的議會制和多黨制,還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都未能幫助中國政局撥云見日。在民主革命的緊要關頭,亟待理順政黨關系,形成牢固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推倒三座大山、帶領人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發展進程中,始終秉持不畏犧牲、勇于向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大無畏精神,表現出領導中華民族英勇向前的領導能力和領袖氣質。同時,中國共產黨能夠妥善處理與各個民主力量之間的合作關系,各個民主力量在共產黨的身上看到了未來中國和平進步的新希望。“五一口號”不僅為合作關系提供目標指向,更是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設路徑。自口號提出后得到各個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積極響應和熱烈歡迎,他們迅速與國民黨劃清界限,堅決加入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陣營中,公開、堅定地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一種符合新中國國情的新型政黨關系逐漸形成。
三、“五一口號”的現實啟示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為現實提供可參考的借鑒。結合“五一口號”發布75年以來中國民主政治進程的實踐經驗,重溫“五一口號”,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首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五一口號”提出的民主政治綱領和實施方式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團體和民主人士的政治認同,他們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共產黨政治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五一口號”以來的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建立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的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綱領的政治認同基礎上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些政治綱領和實踐步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使命和初心,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一致認同,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和國家建設中的領導地位。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新時代的中國,面臨來自于國內外的更為艱巨的風險與考驗,要抵御這些不良的風險和考驗,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就要確保黨的堅強領導核心地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唯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不斷能實現國富民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
其次,繼續攜手共進。1948年5月,民建響應中共“五一口號”,表明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共團結合作的政治立場。75年以來,民建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始終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和改革開放偉大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長期以來,民建堅持以中國特色化社會理論體系為指導,弘揚民建會的優良傳統,立足于經濟領域密切聯系的特點和優勢,不斷開拓進取,切實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基本職能,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反映社情民意、協調社會關系,為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新時代確定了新目標、開啟了新征程,民建把握時代脈搏,以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強盛為己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的優勢,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和目標繼續攜手前進。
再次,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參政水平。凝聚政治共識、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能力,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議政建設的基本要求。加強自身建設,要做政治交接的傳承人,把老一輩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長期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傳遞下去,在歷史傳承中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政治共識。加強自身思想建設,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為契機,增進思想共識,推進組織建設,發展會員要以經濟建設為主,注重質量、保持特色,堅持人才強會理念,把政治標注放在首位。要加強會內監督,建立健全會內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抓好領導班子建設,發揚會內民主,貫徹民主集中制,根據多黨合作和全會工作的實際,推進自身建設的制度化和規劃化,不斷提升自身建設和參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