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中共中央發布了“五一口號”,被稱為中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歷史事件。今年更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開啟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開局之年。真理之光照耀復興征程,偉大事業昭示思想力量,我們要把握政治思想引領,強化理論學習和實踐創新。
一、深刻領會重大歷史意義,堅定政治立場
發展要靠人,人的發展要靠思想。沒有堅定的思想理論武裝,沒有強大且過硬的政治信念,是干不成、也干不好事的。歷史和現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新中國。辦好中國的事,必須依靠中國共產黨。我們必須清楚知道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擁護什么、反對什么,依靠什么,遠離什么。我們忠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中國共產黨,就要以黨為師、向黨學習,不斷提升能力素質。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政治思想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年是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洗禮,也是一次積極、全面的政治學習。
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是重溫歷史、回顧光榮、繼承傳統。我們應深入了解那段歷史,解讀重大意義,賡續精神血脈。站位新時代、新征程、新發展、新要求,我們應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讓自身更加自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紀念“五一”口號等系列主題活動、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二、堅持不懈提升實踐能力,積極開拓創新
當前,全國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我們要堅持服務大局,全面提升履職盡責能力。要提升資政建言效能,用好建言獻策社情民意和“直通車”制度,全面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產業升級重構、改革開放創新等重點領域大興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一系列重要論斷,為做好“三農”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更加全面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緊緊抓住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歷史機遇,將中共二十大部署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等任務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建設。
一是大興調研之風、扎實推進助力發展。我是一名工作在供銷戰線的普通干部,經常參加下鄉活動,在不斷培樹思想教育的同時,深切感受到大興調研之風,扎根基層辦實事、做好事的重要性。我們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不應只翻翻讀本、講講心得,還要與實踐相結合,與發展相融合,要積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就當前而言,建設高質量“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和“生態強市、魅力承德”,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承德場景,都離不開調查研究,離不開深入群眾、了解發展、疏解矛盾。我們要帶著情感去調研,了解民生所盼、群眾所需,幫助黨委政府化解矛盾;我們要帶著任務去調研,掌握基層情況、把握發展之機,幫助地方和群眾實現高質量發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擅長,我們要積極發揮這個優勢,全心全意圍繞發展、促進高質量去對接、去研究。黨外人士還要以黨為師、向黨學習,在深入學習和積極實踐過程中,更要牢記使命和責任,特別是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承德時的重要囑托,要積極發揚“塞罕壩”精神,敢拼敢闖不懈努力,要全力搞好“二次創業”,敢想敢為扎實進取。
二是強化社會服務、積極貢獻智慧力量。就工作而言,我們應圍繞身邊的事、身邊的人,做好身邊的工作,服務好、對接好身邊的項目。承德山多溝深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市,農戶居住分散,自然村多分布在山谷、河汊,要建設繁榮的農村,必須因地制宜。同樣,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良好生態,為承德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承德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深挖農產品生態附加值,做足高質高端高效文章,讓好山水育出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錢。隨著農產品產量的不斷增長,各地對批發市場的需求將更大、要求更高。以承德市為例,市區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2個,各縣區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22個,多數都是農產品銷地批發市場,鄉鎮則是以集貿市場為主,總的來看有特色的產地批發市場少,建設速度也相對滯后。產地批發市場是農產品主產地為了快速、大批量集散當地農產品而興建的批發市場,是農民出售農產品和接收供求信息、了解市場行情最便捷的渠道,是鮮活農產品實行產業化經營的有效形式,也是農產品創造產值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將更加積極對接、深入了解,通過研究“榆樹林子優質黃瓜生產基地”區域品牌,力爭在學習中、工作中,發揮優勢和作用,圍繞“產地市場—經紀人—銷地市場”的大流通模式,積極建言獻策。圍繞相關領域的科技服務、產業對接、項目承接、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積極發揮作用。盡全力動員身邊的朋友,共同致力于專業批發市場,引導特色農業擴大再生產建設。積極圍繞逐步增加投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業和市場在區域、甚至全國的影響力度做好對接。力爭在產品價格定價上實現“風向標”作用,進而提高農民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討價能力,保障農民增收,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場景貢獻更多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