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深入發展,進展和成果超出預期,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影響力和號召力日益增強,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解答世紀難題。習近平同志在《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指出:“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地區熱點持續動蕩,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面對如此難題,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秋天正式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之聲,一呼百應。七年來,“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國政府先后與138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國際社會共商共建共享,攜手破解世紀難題。
“一帶一路”促進全球繁榮。習近平同志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拓展改革發展新空間》中指出:“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一帶一路”建設聚焦發展這一本質問題,倡導各國互聯互通,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融合、成果共享,走向共同繁榮。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各國紛紛將自身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深入開展產業合作,著力推動設施聯通,扎實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拉緊人文紐帶。回首過去七年,“一帶一路”建設已取得一大批務實成果。七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以我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例,已累計投資34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3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32萬個。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整合各參與國的產能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推進各參與國的互利合作。“一帶一路”正在助力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促進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和發展成果,共促發展繁榮。
“一帶一路”構建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同志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拓展改革發展新空間》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建設順應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合作發展平臺,能夠把中國同各參與國的利益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只要各國有意愿,我們都歡迎”。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中國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締結起團結抗疫、共同發展的“命運紐帶”。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萬列,前十個月運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成為助力各國抗疫的“鋼鐵運輸駝隊”。“空中絲綢之路”運送超過1700噸中國援助醫療物資,搭建起“空中生命通道”。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近30%。大多數“一帶一路”項目堅持不停工不裁員,持續推進,一批新項目順利啟動,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一帶一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具有強大生命力,疫情并沒有撼動各方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后疫情時期更需要“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發展動力。中國正在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有助于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強動力、更大空間、更優路徑。我們要結合各國戰勝疫情和經濟復蘇的現實需要,推動“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助力互聯互通和復工復產,挖掘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經濟新動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質量邁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各國人民。(作者系廊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廊坊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