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9年到2020年,我與民建結緣已經有30余年。30年光陰,彈指一揮間,卻是我一生最難以忘記的美好回憶。
我今年80歲了,回顧這80年的人生歷程,可以說在追求“進步”的路上一波三折,坎坷多多。直到改革開放的80年代,政治環境日漸寬松,我卻已人到中年。因緣際會,1989年,經原民建秦皇島市委主委王奇、時任社會服務部部長付東友兩位領導介紹,我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開啟了政治生命之門。雖然不是執政黨成員,我卻能依托民建組織參與了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引路人王奇主席,是我早年在內蒙古包頭工作時的同事,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他介紹我加入民建,又進一步引導我在組織中脫穎而出,先是派我去省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培訓,它年又推薦我進入秦皇島市政協,成為一名市政協委員。從此以后,我如魚得水,暢游在參政議政的海洋里。
在民建、政協的履職舞臺上,我把幾十年來積累的廣博知識發揮地淋漓盡致。在各項工作中,我恪盡職守、認真履職,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培訓、視察調研活動,在15年里我撰寫提案100多件,被大家冠以“提案大王”的綽號,被市政協多次評為“優秀政協委員”和“社情民意先進個人”。由于所提建議大多關系社會熱點、難點和老百姓關注之事,也深得周圍朋友、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支持。在1998年市兩會換屆時,我被選為人大代表,同時連任第九屆市政協委員。在當年的兩會上,我作為知識分子代表坐到了市人大會議主席臺上,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榮譽,也是激勵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兩會”召開時我雖然得“兩邊跑”,很忙很累,但我過得充實而愉快,年輕時“無組織”的自卑感蕩然無存,也深為自己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而倍感欣慰。
我還曾擔任了近30個單位的行風監督員,這些工作使我開闊了眼界、得到了鍛煉,人生更加豐富多彩。當然,這些經歷皆源于我是一名光榮的民建會員,我想,我們參政黨成員,只要認真努力,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在民建工作中,我曾擔任過民建科教支部主委,通過建章立制、帶領支部會員積極履職,我們支部進入了全國先進支部的行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在擔任了民建老年支部主委的職務。雖然我已經80歲了,但我仍在盡己所能,為民建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發揮一份光和熱。
記得多年前一次我與單位黨委的翟書記一起參加市“兩會”,深知我的履職能力和履職成果,他感嘆說,“葉工可惜起步太晚了!”聽了他的話,我笑道,我自己并沒有遺憾,因為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民建會員,此生心愿足矣。
多年前,我加入民建的初衷是依托組織,走參政議政之路,“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跟黨中央的部署,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我在入會申請書上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實踐證明,我選擇是正確的。民建給我提供了參政議政的廣闊天地,給予了我實現抱負的機會。時至今日,我仍然感謝民建給予我的一切,使像我一樣渴求進步的愛國者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充分履職盡責、發揮才干。加入民建,真乃我人生中一大幸事!值此民建成立75周年之際,我衷心祝愿民建在多黨合作事業中發揮更多、更大的作用,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夢想,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