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法治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義。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6月6日下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全面學習宣傳實施民法典,著力提升法治河北建設水平”,聽取專家輔導報告,進行研討交流,深入推動民法典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習近平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集中成果展現,是新中國70多年來法治建設尤其是民商事法治建設和發展的實踐成果的集大成,堪稱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發展尤其是法治文明發展的最重要成果。1804年《法國民法典》頒布之后,拿破侖曾驕傲地說“我一生的真正光榮不在于打了40個勝仗,而是那不會被遺忘的、將萬古長存的我的民法典。”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法國民法典》一直實施至今,并且頒布后成為大陸法系國家民商事立法和民商事法律制度的楷模和典范,影響重大而又深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第一部法典,也必將彪炳中華文明甚至世界文明史冊。
《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必然產物,是對社會主義文明成果的固化和肯定。考察人類文明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編纂民法典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觀需要,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標志。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舉世矚目,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理論日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民法典》的編纂和頒布,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新時代的必然產物,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成果,同事,也會為現代人類文明尤其是法治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民法典》具有突出的中國特色、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親民為民的實踐執行力和實施力。《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和民事司法實踐成果(諸如此前制定的一系列民事法律—《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婚姻法》、《繼承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法》、《合同法》、《擔保法》、《收養法》等,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適用上述法律的眾多司法解釋),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如法典第1077條有關“離婚冷靜期”的規定,體現的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倡導夫妻和諧、家庭和睦的文化觀念等),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眾多原則和制度是社會主義民法典中獨有的,目的在于維護、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突出。《民法典》對新時代我國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新理念、新趨勢以及出現和存在的新問題,做出規定,諸如法典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體現新發展理念,第19條對未成年人年齡的降低,第127條規定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承認和保護,第四編人格權第1033條有關利用高科技偷拍、窺視、竊聽他人隱私問題的規定,等等,時代特點鮮明。《民法典》把“人格權”獨立成編,顯示了對公民人格的尊重,其他部分的原則和具體制度也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愿、人民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親民為民,必能為民所信賴、為民所維護、為民所遵守,自然就具有強大的實踐執行力和實施力。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規則的百科全書,將會有力地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整個法典共有7編、一個附則,84章,1260條,10萬多字。對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這些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規定,確立了規則,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現代社會生活規則的百科全書”。它對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從個人生產生活到社會生產生活等等,都立了規矩,影響是全面、具體而又深遠的。《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尤其是法治社會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將助力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實現。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頒布和實施對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下一步,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認真學習好、理解好、把握好、宣傳好、實施好《民法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行政復議應訴和仲裁工作,直接涉及到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民事權利的實現和保護。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前,我們一定要把學習、理解、把握和宣傳《民法典》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來落實。要原原本本地學習《民法典》,逐條逐句逐字地學習《民法典》,結合工作實際學習《民法典》,中外比較地學習《民法典》,從而達到全面把握、正確理解《民法典》,為實施《民法典》奠定基礎、做好準備。《民法典》實施之后,要把全面貫徹落實和精準實施《民法典》作為重要任務,充分發揮好《民法典》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大局,推動《民法典》在我省的宣傳和實施。省委書記王東峰指出,編纂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全省要認真學習民法典,廣泛宣傳民法典,深入貫徹民法典,全面提升法治河北建設水平。要堅持以民法典頒布實施為契機,研究解決事關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法治保障問題。我們要按照東峰書記的要求,在“辦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落實新發展理念”、“解決民生領域問題”和“加強社會治理”等幾個方面,研究如何提供全面、及時、精準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充分發揮新時代司法行政的職能作用,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做出應有的貢獻。(作者:梁洪杰,河北省司法廳副廳長,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