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隨著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而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是在系統總結制度建設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纂的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不僅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也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實施,而律師作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杰出代表能夠在民法典執法、普法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一、發揮律師在民法典執法活動中的作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在提到關于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方面指出民法典專業性較強,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且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只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才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民營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民營企業家作為應用民法典最廣泛,最密切的人民群體尤其值得關注。當前,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總值占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超過80%,企業數量占比超過90%,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律師在民法典執法活動中能夠和法官一道確保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潔司法,建立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的長效機制。在參與民商事辯論、審理、調解的過程中深入貫徹民法典所確立的私權不可侵犯原則,契約自由原則、平等保護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及綠色原則積極構建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在刑事審判中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和制度,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正確解釋與適用民法典,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益、杜絕以刑壓民,維護民法典權威。
二、發揮律師在民法典普法活動中的作用。
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律師作為從事法律工作的一員理應擔此重任,開展走進社區、開設講堂、免費答疑等一系列活動向人民群眾做好普及學習民法典的工作。
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為愛國統一戰線新的工作范圍和對象,是伴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發展而產生并不斷壯大的,律師階層更是可以作為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杰出代表。統一戰線起于恩格斯源遠流長,我國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為統一戰線的新成員卻正值“鮮衣怒馬少年時”理應站在時代的潮頭,接過先輩的接力棒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而奮斗。(作者:康君元,民建河北省委常委,民建石家莊市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