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兩會召開之際,承德市電視臺記者專訪了市政協委員、民建承德市副主委邢曉冬,市政協委員、民建承德市企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曉東,民建會員姜桂英。
三位民建會員認為,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旅游勝地四十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也是國家首批世界文化遺產。2012年7月,承德被確定為河北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對于弘揚統戰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具有重要意義。承德避暑山莊見證了一個王朝的盛世與沒落,圍繞山莊而建的承德外八廟則是見證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歷史。以土爾扈特部東歸為代表的事件,充分證明了承德是少數民族心向中央,團結一致見證抵制外辱的歷史豐碑和民族團結的活化石。
邢曉冬呼吁把達什達瓦部為代表的“民族團結”文化,升華為承德的地理文化標志。他建議要深入打造承德民族團結地理和文化標志,在承德市級五年規劃中,要體現出民族團結在地理和文化標志方面的建設規劃,著力推出一批高端的文化產品,推出與民族團結為主的文化工程和文化產業鏈。要建設達什達瓦民族團結5A級景區或民族風情園,幫助承德蒙古族重塑達什達瓦蒙古文化,實施少數民族文化斷代修復工程。
張曉冬建議要積極挖掘承德民族團結文化,建立民族團結紀念館并依托景區修建民族文化廣場。還要根據國家民委辦公廳《關于推薦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通知》(民辦發〔2019〕20號)要求積極打造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結合相關教育內容,針對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姜桂英表示,以安遠廟臺地為半徑的區域被稱為蒙古營和額魯特牧場,見證了清王朝少數民族內遷的重要歷史史實。這里曾經生息著由新疆地區準格爾遷來的達什達瓦部眾,他們在承德發展了200多年,正因達什達瓦的內遷作用,才有了后來的土爾扈特部東歸。目前,蒙古營已經被拆遷,相關部眾后裔散居,但這段民族團結和邊疆和諧的歷史不能被遺忘。應結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保護和發展需要,規劃建設蒙古風情園和達什達瓦紀念館,以豐富承德民族團結內容,進而成為國家級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