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民建邢臺市委為服務于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工作,為助力我市經濟轉型發展找準新方位,探尋新路徑,凝聚正能量,充分發揮民建組織在經濟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把黨派成員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發展上來,力求在具體工作中實現有所作為。尤其是市委會把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服務和推進地方旅游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致力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育,發揮人才優勢,激發文創活力,積極建言獻策,為促進本地歷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文創邢臺”的新路子,為把邢臺建成全國知名特色文化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受到了各界贊譽。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廣泛調研?聚焦重點?彰顯特色
文化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邢臺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這里鐘靈毓秀,文化燦爛,在漫長時光長河中,幾乎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亮點,有豐厚的文化遺存,孕育出魏征、宋璟、柴榮、劉秉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別是郭守敬所做出的科學貢獻對世界科學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邢臺的佛教文化在各個歷史發展時期對推動中國佛教發展發揮了一定作用,境內的開元寺、玉泉寺、中國佛教第一塔——普彤塔等,見證著當時文化交流融合的氣度。漢魏冶鐵、隋唐白瓷、明清商貿,都曾極一時之盛,特別是邢窯白瓷是聞名世界的“邢臺創造”,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谷諔馉帟r期,邢臺是冀南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區,八路軍挺進太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從延安遷至邢臺縣前南峪,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雄偉的太行山鑄就“太行精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奮斗進取成為太行人的性格,不但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光輝一頁,而且對邢臺的發展影響深遠。
這里民俗文化多種多樣,風格獨特。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多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9項,有7個縣市享有各類國家級“文化之鄉”和“文化研究基地”稱號。太行深處的古村落更是久負盛名,王硇的古石樓群、崔路的劉家大院,被譽為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的英談村等等,無論是獨特的古代建筑風貌,還是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亦或是可歌可泣的紅色經典,都彰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邢臺邢侯研究、隆堯的李氏祠堂、清河的張氏祖庭更是把姓氏宗親文化做到了極致。
坐落在邢臺境內的中國愛情山天河山是七夕文化之鄉,擁有豐厚的人文內涵,孕育了著名的牛郎織女愛情傳說;云夢山被譽為“北方的九寨溝”,山雄、水秀、谷幽、洞奇,相傳戰國時期著名道家鬼谷子曾隱居此山,修道授徒,叱咤風云名揚天下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都在這里拜師學道,至今,在講經洞內誦一聲道號,回音裊裊,仿若眾生讀書唪典。
幾年來,我們一直秉著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發展旅游產業的執念,組織大小調研不下百次,深刻認識到這些文化資源是推動邢臺旅游發展的一筆寶貴財富,以此為載體,發揮民建優勢,助力家鄉旅游產業發展,必將大有可為。?
二、精準建言?匯聚力量?打造精品
有了深刻調研,才能做出精準建言。近年來,我們撰寫的《關于發展我市文化產業,增強我市綜合實力》、《做大做強郭守敬文化名牌》、《放開搞活開元寺》、《打造精品雕塑,提升城市品位》、《興建邢臺博物館,營造我市文化中心》、《規范街道和區域命名》、《關于加快發展邢臺旅游業的建議》被市政協列為系列重點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逗霌P邢侯文化,打造邢州古建筑群》、《大力提倡“下樓上山”推動休閑經濟發展》等作為大會發言,引發社會關注。當初,邢臺市規劃局采納了建議中關于開發、營造邢臺良好人文環境,加快將邢臺建成歷史文化名城、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旅游大市的建議,并將邢臺整體規劃中的人文規劃部分交給了民建邢臺市委和民革邢臺市委兩家來搞。我們就邢臺的文物古跡、歷史景觀、寺廟塔群、古城風貌、風俗民情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整理并編纂了《邢臺八景》、《皇寺古鎮》、《玉泉傳說》、《邢臺市城建人文規劃提綱》,設計并繪制了邢臺市古城風貌、邢臺八景草圖,圓滿地完成了邢臺市的城建人文規劃部分。如今,當年的許多建議已經得到落實,邢臺的城市建設文化內涵愈加豐富,中央生態公園、七里河景區風光優美的親水自行車綠道、開元寺公園、達活泉公園、圍寨河街頭公園群、郭守敬科技園、邢臺博物館等休閑文化場所更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
三、創新形式?文創引領?注重實踐
不老青山坐落在邢臺西部太行山深處,曾經被媒體稱為“積淀華夏民族古老文明,彰顯中國農村傳統美德,富有山姿林海風光,晉冀之邦方興未艾”的旅游景點,每年都迎來大量旅游休閑的海內外賓客。無論是當初艱苦卓絕地完成了不老青山及大北溝村蛻變的民建會員郭雅琴,還是山上茁壯成長的“民建林”,都凝結著民建人的心血,見證了我們致力于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育的艱辛歷程。
去年7月,在民建邢臺市委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民建邢臺市委關于“挖掘地方文化,助力全域旅游”的主題調研,以民建會員王延慶為主編,編寫了《情醉湡水》一書。這部著作包含了近百位著名詩人學者和文學愛好者的1800余篇作品,涵蓋了沙河廣大村莊風景名勝古跡,以文學的形式對邢臺沙河市的歷史文化名勝做了一番優美而生動的介紹,再現了沙河歷史之久遠,文化之燦爛,使大家全面了解了沙河市的旅游資源,賞析美景,品味古村落,感悟歷史文化。
去年底,在市委主委劉勇的大力倡導下,我們成立了“民見之家-邢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該中心旨在針對當前競爭激烈的經濟形勢和創業的艱難,發揮民建優勢,形成會內合力,建立線上線下互通營銷服務平臺,促成民建會員企業抱團取暖,攜手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此為平臺的“邢臺民建旅游高峰論壇”至今已經舉辦了多期,“康養文化與旅游”、“挖掘地方文化,助力全域旅游”、“文創與旅游”、“繪邢臺古八景,獻禮國慶七十周年”等主題論壇碰撞著智慧的火花。正像劉勇主委說的那樣,書畫藝術集中反映了我們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審美價值,它納古今于方寸,縱情懷于一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完美結晶,以邢臺“古八景十二觀”激發藝術創作靈感,以書畫藝術傳承推動邢臺旅游文化升級,促進旅游與文化的完美融合,彰顯民建力量。
四、廣泛交流?拓寬領域?未雨綢繆
為了更好宣傳邢臺,我們十分重視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交流,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和成果,交流推薦邢臺文史資料,提高了邢臺的知名度,踴躍向各種刊物供稿,向民建中央、民建省委、統戰部等上級機關宣傳部門以及《團結報》、《河北民建》、《零訊》等刊物推薦的稿件,大多被采用,促進了邢臺文化走向全國。
我們充分發揮民建聯系面廣的優勢,成立了各種民間文化藝術團體,不斷拓寬歷史文化工作的領域,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空。支持成立了“新詩大觀”、“邢臺民建畫院”、“邢臺民建愛心藝術團”、“邢氏宗親文化”等,為推廣邢臺文化搭建廣闊的平臺,引發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今后,我們會針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重點從珍惜自然瑰寶,延長旅游資源生命力;挖掘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吸引力;推行“微旅游”,融入居民生活,提高體驗滲透性,促進旅游創新力等方面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開拓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開創民建工作新局面,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凝聚思想共識,與社會各界?“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為邢臺經濟大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