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4917
?? 本報訊(記者薛惠娟)如何看待和處理我省沿海與環首都地區兩大增長極的關系?省民建提出,環首都和沿海戰略是一種共生關系,在機遇疊加的背景下,二者應當共同發展。我省沿海地區應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努力實現高起點發展。
???我省環首都和沿渤海的區位優勢長期以來并未得到充分發揮,甚至因京津“極化效應”的困擾而陷入“燈下黑”的尷尬局面。省民建認為,隨著京津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特別是北京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京津冀經濟合作迎來了黃金期。打造沿海增長極不應與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割裂開來,而應積極爭取進入首都經濟圈規劃,依靠兩大國家戰略來支撐沿海地區實現高起點發展。我省沿海要由“塌陷地”崛起為經濟隆起帶,必須充分借鑒發達地區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在科技含量、產業層次、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到高起點發展。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創新水平低,我省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仍主要依賴資源能源的高投入,處于資源加工項目拉動、產能擴張階段。”省民建提出,以百家央企和百家院所校入冀為契機,加速沿海科技快速成長和產業創新。沿海地區必須將雙百入冀擺在擴大開放重中之重的位置。要為央企投資發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便利,確保央企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同時,應利用大批科研院所轉制改革之機,吸引京津地區中央院所進駐河北沿海高新區、科技園區和產業聚集區,探索建立創新資源在京津冀區域內流動共享的新機制,實施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與技術合作,實施聯合攻關,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瓶頸問題。建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學習推廣英利集團幫助外國專家解決后顧之憂的做法,集聚高層次人才團隊。
???省民建建議,與環首都產業錯位發展,沿海地區應把裝備制造業作為第一主導產業。把裝備制造業特別是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招商引資、招商選資的重點方向,規劃若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有選擇地接納日本、韓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的產業轉移,以及東北、中西部地區因對出海口的需求而帶來的重型裝備制造業的轉移,力爭在兩三年內使裝備制造業形成與鋼鐵產業并駕齊驅的支柱產業,引領和帶動全省經濟結構調整。(轉自2013年6月3日《河北日報》議政建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