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擁抱愛,擁抱光》這本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聞涓,是一位年輕的女性,這本書是她的第一本書。經歷了十幾年的打磨,過程中反復修改,反復地來研習寫作,最后成書。
感悟一:夢想一定會實現。
作者的成書過程讓我們深深得到鼓舞——一旦種下夢想的種子,就一定能夠實現夢想,帶著這份鼓舞,我們可以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然后去創造,去實現,去成為,成為不被定義的自己,成為有力量的,勇敢的女性。
這本書寫了六個國度、十個地域,十年跨度的旅行故事。初看是一本旅行書,其實作者聞涓講的是一位當代女性在大時代的起伏里,如何以心中最高的覺知去過好每一個當下。她以涓涓細流般的文字,將自己體悟到的生命美學誠懇完整地呈現在這本書中。所以這本書她已經遠超旅行書,是一本女性覺醒的生命美學書。
感悟二:擁抱愛,擁抱光
聞涓老師行走了十年,寫了四年,從麗江到西藏,從京都到曼谷,從東南亞的繁華到尼泊爾、不丹的靜謐,越是走越是看到更大的世界。人只有走出去,才能看見自己的渺小,才能更深入思考這一輩子應該怎樣活、為誰活。所以《去遠方》這本書,是一本讓人在溫暖文字中療愈內心的煩惱的書。
讀這本書,尤其是作者成書的近10年間,讓我們也感知到自己近10年來的成長、工作歷程。我們和她是同頻的,是同呼吸共振動的,她的經歷,她的感悟,也折射了我們的經歷以及我們的思考,也深深地感知到女性的細膩以及女性的覺醒,女性的不屈不撓和女性的堅韌。在進入世界、看世界的深度鏈接碰觸中,她感受到了他人之愛,同時自己也成為了愛的化身。當她可以不斷去釋放愛的時候,她也成為了一道光,去照亮他人,點亮他人。
在作品的層層遞進中,作者更清晰地看清自己在這個宏大世界里身處的位置,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這個當下自我的生命價值與使命變得越來越清晰,在一稿又一稿的反復修改之后越來越清醒。這本書不僅僅為自己而寫,可以說作者無數次的問自己,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到讀者什么?寫下的這些故事有自我的啟發,那么他人可以從中得到什么?這些文字與外在的世界應該產生深刻的連接,發表的每一個作品都應該是具有啟迪性的,能夠為這個世界帶來愛與光。這是作者與自己深深的約定,那么也真的就通過這本書把這份約定呈現出來了。讓我們每一個讀者真的就在作者細膩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愛和光。
在這里也讓我們得到啟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那道光,活出自己的生命故事,給出愛,給出光。
感悟三:安住當下,看見生命之美。
去遠方,終究是為了更好的回歸。聞涓以此闡述著她的生命觀,借由遠方安住當下,看見生命之美,才是此書的本意。
本質上,我們正在進行的生命就是一場浩大的旅行,這旅行又有許多個不同階段的旅行構成。在每一次的出發與到達之中,希望我們都能夠可以念念專注,深入領略每一段旅行中的精彩與豐盛。若感受著痛,那便深入這種痛。若感受著幸福,便深入這種幸福。
當我們擁有了深入當下的能力,我們便擁有了緊緊擁抱自己的能力以及全面感知生命的能力,我們當下的生命便呈現出一種圓滿的狀態。
生命原本并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創造當下瞬間的完美,生命的美好,掌控在我們對當下的體驗當中。
所以希望借由這本書,大家學會與世界深情擁抱,深深走進自己,尋找到內心真正的堅韌與柔軟、安定與自在,愛與奉獻。
感悟四:成為不被定義的自己。
作者聞涓的文字以及寫作成書過程,讓我們看到,她這樣一名普通年輕女性,雖然在整個過程中也經歷著全職媽媽、妻子、女兒等種種社會角色,也可以拿起筆,盡情的書寫,寫出了女性的思考以及穿越。
作者深切表達,以純粹獨立女性的視角去審視這一切,希望女性可以超越種種既定的角色,即便在廚房的煙火、孩子的牽絆、家庭柴米油鹽等等的各種瑣碎與塵埃中,依舊能夠擁有自我獨特的精神天地,建立起自我強大的內核,能夠在另一個層面活出生命的詩意與美好。
在此我感悟到,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女性確實背負著更多的期待,這也更意味著在前行的路上背負著更多的阻礙。但是我們可以親手撕掉固有標簽,建立起自我強大的內核,不退縮,不依靠,人生不設限,勇敢穿越各種障礙,創造精彩,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