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把甘甜獻給你》,記述了中國工程院吳明珠院士瑰麗磅礴的一生,感覺非常震撼非常感動。
日常生活中,我們把看熱鬧、聽八卦叫做“吃瓜”,經常自稱自己是“吃瓜群眾”,可見“吃瓜”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尤其是吃又大又甜的瓜,更加享受。所以用物質享受的吃瓜生活來比喻精神享受的熱鬧八卦。那么,是誰把又大又甜的瓜帶給我們的呢?就是這位吳明珠院士。
《把甘甜獻給你》,這書名里藏著一種深沉的承諾,這個承諾貫穿了吳明珠院士整個職業生涯。從她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開始,直至耄耋之年而不停息。縱觀她的一生,正是這承諾最徹底的踐行——她以畢生心血與智慧,將一種物質的甘甜升華為滋養精神的豐碑,鐫刻著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全心全意的服務人民宗旨,充滿了對祖國對人民的至真至純之愛。
書中字句間,吳院士在科研征途上留下的腳印,是那樣清晰而深刻。她將青春與熱血盡數傾注于西部的風沙與烈日下,在干旱貧瘠的土地上,用一雙洞悉自然奧妙的眼睛,在瓜藤之間執著尋覓著甜美的秘密。從“紅心脆”到“皇后”系列,每一次突破都像是一次破土而出的新生,凝結了無數個日夜的汗滴與凝思。當這些甜蜜的種子在土地中扎根,在農民手中結果時,她心頭的甜蜜想必早已超越了舌尖的味覺,化為一種源自創造的永恒喜悅。這孜孜不倦的探索,正是對“天行健”最生動的注解——她不僅改良了瓜果,更以精誠之犁翻耕了科學的田疇;以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行動,印證著“人生最美好的是你創造出來的一切都能為人民服務”。
更令人動容的,是吳院士那如清泉般樸素的生活姿態。當人們習慣以物質裝點身份時,她始終以一身樸素的衣裳立于田壟之間,將生命的全部意義匯入那方小小的瓜棚。她的“簡”與“樸”,并非源于匱乏,而是靈魂的豐饒已無需外在的襯托。書中那些她拒絕浮華、專注科研的細節,像一面澄澈的鏡子,映照出浮華喧囂中多少靈魂的貧瘠——吳明珠以純粹的生命形態,昭示著“君子憂道不憂貧”的千古箴言。
當書中鏡頭定格在她專注凝視瓜苗、親手撫觸泥土的剎那,那畫面散發出一種超越容顏的永恒美麗。這美來自于專注本身所迸發的光輝,來自于雙手緊握大地、俯身親吻泥土時的虔誠姿態。她的身影在瓜田的綠意里,在實驗室的燈光下,無聲訴說著“工作即尊嚴”的箴言。這份由內而外煥發的光采,勝過一切脂粉的裝扮,是生命對意義最真摯的回應——當一個人將全部熱望融入勞作之中,靈魂便自然熠熠生輝,猶如瓜棚里的星辰。
合上書本,吳院士的一生在眼前鋪展如一條清晰的軌跡——從青春到白發,從實驗室到瓜棚,她以純粹的靈魂在時間中刻下了“奉獻”二字。她的生命果實,早已超越了那些瓜果的甘甜,成為了一種精神的圖騰,照亮了認真者腳下的路徑。
在這個常被浮光掠影迷惑的時代,吳院士的故事不啻為一劑清醒劑。她提醒我們,真正的甘甜并非唾手可得,它深藏于專注與付出的土壤之中;最美的容顏,恰是靈魂為熱愛燃燒時映照出的光彩。當我們品嘗生活的甜蜜時,莫忘那些在平凡崗位躬身耕耘的“吳明珠”們——他們以汗滴凝結成糖霜,用雙肩撐起時代的甘美天空;那方寸田壟上的樸素身影,正是大地之上最動人的風景。
一本書雖然厚重,但是也不足以記錄吳明珠院士偉大非凡的一生,對她放棄城市優渥生活扎根祖國邊疆、舍小我為大家、不謀私利無償推廣優良甜西瓜品種等等人生關鍵路口的選擇也是非常欽佩。建議大家,尤其是年輕一代,都看一看這本書,以及這個出版社的系列作品,從這些先模人物中汲取奮進力量,不斷成長進步、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