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字跡工整的感謝信通過唐山市路北區(qū)河北路街道辦事處,送到了民建唐山市委路北區(qū)工委七支部郭琳主委手中。信末署名“郝某某”的七年級學生,用真摯的文字寫下對“民建叔叔阿姨”的感激,“將來我有能力了,也要像各位叔叔阿姨一樣,回報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字里行間,躍動著被愛滋養(yǎng)的溫暖與希望。
這份溫暖,要從“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的一次走訪說起。郝某某是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七年級學生,卻因父親突然重病致殘,只能依靠老人微薄的退休金度日。得知這一情況后,七支部迅速行動,路北區(qū)工委主委張冬云、七支部主委郭琳等一行帶著慰問金、新書包、經(jīng)典名著等,在河北路辦事處及社區(qū)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敲開了郝家的門。
“孩子,今年陪你過‘六一’,明年陪你過‘五四’,我們一起見證成長!”郭琳拉著郝某某的手,留下聯(lián)系方式時的承諾,讓孩子眼中泛起淚光。更讓這家人感動的是,走訪中郭琳注意到孩子身上的夏裝略顯緊窄,想到即將入夏,她沒過幾日便帶著一套清爽的運動服再次登門,“衣服松快些,夏天穿能更舒服些。”這份細致入微的關(guān)懷,讓這個被生活壓得有些喘不過氣的家庭,又多了一份貼心的暖意。
“特別感謝叔叔阿姨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郝某某在信中寫道,“我會以此為動力,更加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七支部自成立便將‘護苗行動’作為社會服務(wù)品牌,三年來已幫助10余名困境青少年,”張冬云表示,“我們不僅要送物資,更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郭琳補充道:“留下聯(lián)系方式不是結(jié)束,而是定期溝通、按需幫扶的開始。”
從一場溫暖的走訪,到一套合穿的運動服;從物質(zhì)幫扶到精神陪伴,七支部用“心”護“苗”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著“矢志為民”的初心,這份愛,終將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也將隨著孩子的未來,繼續(xù)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