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生態文旅與紅色教育協同發展,5月29日至30日,民建唐山市委路北區工委七支部組織會員赴承德開展調研活動,以“生態賦能+紅色傳承”為主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生態調研:解碼“綠水青山”的經濟密碼
會員們走進承德鄉村,實地考察生態旅游項目。在山林棧道與田園風光中,見證“生態保護+旅游開發”的良性互動——綠水青山不僅成為鄉村的生態底色,更轉化為旅游經濟的“金字招牌”。通過與當地干部交流,會員們了解到,當地以“紅+綠”發展模式(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這一實踐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生態樣本”。
紅色教育:在歷史舊址中汲取奮進力量
調研期間,支部成員參觀“十三團臨時指揮部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斑駁的磚墻與珍貴史料前,會員們重溫革命歷史,感悟先輩們的奮斗精神。“紅色精神代代相傳,鄉村振興使命在肩。”會員們表示,此次紅色教育不僅深化了對黨史的認識,更激發了以實干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感。大家紛紛表示,要將紅色基因融入參政議政工作,以“紅色動能”賦能鄉村發展。
履職擔當:以調研成果助力發展
活動中,會員們圍繞“生態文旅融合”“紅色資源活化利用”等議題展開研討,形成初步調研成果。七支部主委郭琳強調,此次活動是民建會員“走基層、察實情、建真言”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將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參政議政建議,為唐山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發展貢獻民建智慧。
兩天的調研與學習,會員們既見證了生態振興的鄉村蛻變,又在紅色教育中凝聚了奮進力量。路北區工委七支部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踐行“四新”“三好”要求,在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紅色傳承等領域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彰顯參政黨的使命擔當,為唐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民建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