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長河奔騰向前,沖波逆折處更顯壯麗”。1994年夏,扎著馬尾辮的她捧著鐵算盤走進唐鋼財務處,從此與數字結下多年緣分。數字是有溫度的,就像當年師傅們手把手教扎賬本那般溫馨。她的算珠像是鋼鐵洪流里的一滴水:發工資時老鉗工掌心的厚繭蹭過鈔票,月末結算時資金科長茶缸在桌角洇出水痕。那年初夏加班歸家,路遇歹徒,護住鑰匙串的手臂被扭傷,自己卻在醫院里慶幸——鑰匙環上承載著千人職工及時拿到的工資。從此同事們調侃她“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千禧年的春風拂過鋼城時,她轉崗到人力資源部,從此,數字化作更溫潤的形態流淌。設計企業年金方案那些夜晚,臺燈將算草紙照得透亮,看見老師傅捧著搪瓷缸感嘆:“閨女,咱們煉鋼人退休金能像鋼錠似的穩穩當當不?”這話讓她在設計方案時更加注重職工保障條款。聽到老同事打趣:“你這哪是做年金,分明在織保暖衣。”之后幾年,她蹲點調研的《產業營銷人員技能提升方案》,把“匠人培育計劃”植根進鋼水奔涌的生產車間,廠史館的時鐘記載——1943年的鋼渣到2043年的光伏板,一座百年零碳綠色工廠正在一代代唐鋼人手中呈現。
她加入民建二十載,民建信仰在胸口灼灼生輝二十年,始終踐行使命擔當。參加民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色教育,實地考察黃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樓,深刻感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紅色革命精神。走訪參觀重慶民建成立陳列館和周恩來故居,老一輩革命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以天下為己任的浩然正氣,讓她肅然起敬、深受觸動。
她帶領青年會員慰問養老院,與老人促膝長談,給老人們送去歡聲笑語。聯合醫療機構舉辦健康講座,將“愛國、愛家、愛自己”的理念傳遞給年輕人。針對社區車輛占道問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撰寫切實可行的解決建議。作為老民建會員,她堅持既要“立行”體現在民生服務、又要“立言”落實于參政履職。
抬頭仰望我們英雄的城市,星空與燈火交映,恰似我們民建人共同編織的溫暖人間,大道薪傳!她也將繼續秉承“責在人先,利居眾后”的理念,持續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實干回應期待,不斷踐行新時代參政黨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