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3995
???《河北民建》2011年第4期《史海鉤沉》欄目中,刊登了一篇文章——《“文革”中民主黨派向毛澤東集體晉言》,即“十月晉言”。拜讀后感觸極深,心情激動久而不平。
??“40后”的人們都能記起那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初,全國范圍掀起了對鄧拓、吳晗、廖沫沙“三家村”的猛烈批判,就此為一個時代的悲劇拉開了序幕。其中吳晗系民主黨派元老、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具有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的雙重身份,不幸成為“文革”中第一個被用來“開刀祭旗”的受害者。
????1966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至此“文化大革命”掀起了高潮。在“八月紅色恐怖”中,除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僥幸外,各民主黨派在京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100余人先后被紅衛兵批斗或抄家,占總人數的36.5%。同時,黨派中央機關被摘了牌子,交出公章,停止辦公。黨派機關大門被貼上封條,辦公地址成了造反派的大本營。全國各省市的黨派組織也都陷入了一潭“死水”,在“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造反有理、造反有功”的癲狂中,民主黨派集體受到迫害和不公待遇。
????然而,面對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民主黨派人士仍然為國家憂心如焚,堅持著民主人士憂國憂民的良知與責任感。民盟中央副主席胡愈之,民進中央副主席楊東莼、楚圖南,民盟中央常委薩了空等民主人士對國家形式問題深有同感,對當時的政治環境、民主黨派命運深深擔憂。眾人秉燭夜談,初步達成向毛澤東上書言事的共識。于是就民主、教育等問題寫成“十月晉言”,雖未親手上書到毛主席手中,但由汪東興等人受命聽取,其后取得了一定效果。
????實事求是地說,在“文化大革命”這種非正常的政治環境下,民主人士受到批斗、抄家等諸多不公待遇,受盡“紅衛兵”的折磨。但是,以民主黨派和共產黨相依為命的關系,所有的痛苦和委屈都能承受,人可負我,我絕不負人,黨可以一時誤解我,但我卻不能不向黨表白自己的立場觀念,這就是上書“十月晉言”的決心,熱愛國家、擁護共產黨的信心。更多的人,在文革后才能客觀清醒地認識到現實和真理。當今,民主黨派即無“傷心”也不“寒心”,而是更加堅定與黨“同心”,正是這種高風亮節譜寫了民主黨派最光輝燦爛的一頁。
????長期研究“文革史”的何蜀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民主黨派》一文中評說,“1972年的十月晉言”,如此全面地反映了對“文化大革命”的不同意見,不僅要算是民主黨派在文革中最高層、最直接的一次曲折抗爭;而且可能也要算自反右派運動以后,民主黨派最大膽的一次“參政議政”行動。
??“十月晉言”是千古絕唱,她的余音依然繞梁,“以天下為己任”的民主黨派優良傳統,當今同樣值得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