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省會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入選了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在我省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應更加重視戰國中山文化的開發利用。”省政協委員,省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省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曹郁建議,要讓中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將戰國中山文化產業品牌打造成我省文化產業亮點。中山國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絢麗鮮明的中山國文化主要分布在石家莊的平山、靈壽一帶,發掘出的中山國遺址出土文物達到19000多件。具有鮮明石家莊地域特色的中山國文化,正在成為燕趙歷史文化根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山古城遺址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各類資源,持續在文化傳播、研學教育、文化電商等領域進行產業化開發,對加速當地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傳承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山國文化發展雖然取得諸多可喜成績,但依舊存在群眾對家鄉優秀文化的認同感不強,文化資源挖掘和利用不充分的問題。”為此,曹郁委員建議,因地制宜地扶持培育中山國民俗文化新業態,結合文化鄉村游覽、戰國特色民宿、農副產品加工及深度體驗、傳統手工作坊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廣泛凝聚當地群眾力量,將中山國文化的轉化成果同人民群眾的生活“融會貫通”,讓群眾共享中山國文化發展的紅利。“基礎設施弱、產業化水平低的問題同樣亟待破解。”曹郁委員建議,應持續優化提升相配套的設施和各種公共建筑。充分利用科學手段,推進中山古城遺址文化的數字化建設,構建中山古城遺址文化數據庫。
推進戰國中山文化創意研發、生產制作、銷售運營和監督管理全鏈條產業體系建設,廣泛吸收鄉村特色文化與現代文化,擦亮中山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曹郁建議,加大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利用的力度,不斷完善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配套設施,“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目前完成了王厝墓展示區,要加快推進遺址公園掛牌,不斷完善公園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優化基礎公共設施布局,為中山國文化的蓬勃發展夯實基礎。”“中山國文化別具特色,在新時代煥發著靜水流深的魅力。”曹郁說,在未來的發展中,要繼續積極探索中山文化與當代社會聯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文化“破圈”,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