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系統回顧了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部署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等關系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點工作。作為從事高等教育領域財經類教研工作的民建會員,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結合自己對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學習,簡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十年變革鑄就了輝煌成就
實踐是最好的檢驗。十年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GDP由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城鄉人均收入由1.65萬元增加到3.51萬元,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十年來,我國政治領域肅風正紀,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十年來,我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醫療等社會事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完善。十年來,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環境體系各項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十年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和廣泛參與,外資外貿取得了持續發展。
理論思維培根鑄魂。“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與社會經濟領域各項指標體現的發展硬實力相比,理論思維則發揮著意識支配行為的巨大影響。十年來,在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理論武器。
二、中共二十大繪就了新征程發展藍圖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要求,提出了未來五年我國現代化發展的目標任務,明確了關系我國現代化發展全局和必須全面協調推進的各項重點任務,既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也為全面協調推進各項任務明確了工作要求。只有全國各族人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萬眾一心,團結奮斗,才能完成預定任務,實現預定目標,取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加輝煌的偉大成就。
三、立足本職潛心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人才支撐,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圍繞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感培養人才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唯有潛心搞好教學科研,才能擔當起使命任務,無愧于人民教師的稱號。
一是堅定政治立場。教育是國之大計,在“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人”的問題上,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思政元素系統融入到專業課程內容中,自覺搞好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二是持續提升業務能力。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各類專業人才的任務,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還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視野、深厚的理論基礎、前沿性的理論知識。唯有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才能把立德樹人和啟智育才結合起來。才能在“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使學生成為能夠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四、服務大局做好參政議政工作
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好調查研究和參政議政工作,是參政黨應盡的職責。作為一名民建會員,要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自覺學習掌握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結合專業特長,在認真調查研究基礎上,積極撰寫提案,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一是立足教師職業領域。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中,對黨和政府關心、人民群眾期盼的問題,積極搞好調查研究,撰寫形成提案,為科教事業發展,為科教興冀、科教興國建言獻策。二是立足學科研究領域。對在社會經濟領域發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和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加強調查研究,認真分析、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助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