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柏坡,就走進七十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走進了那段輝煌、厚重的歷史!就是在這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革命氣魄領導了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西柏坡精神。
“中國命運定于此村,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是因為這里有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嚴守紀律,團結一致;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依靠群眾,為民創業;艱苦奮斗,不斷革命為主要內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之行,讓我們再一次見證了共產黨人摧枯拉朽般打敗強大敵人的歷程,見證了共產黨人從走南闖北鬧革命到腳踏實地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折,使我進一步理解了以“兩個務必”精神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對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在艱苦的革命斗爭過程中形成的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系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通過現場教學學習,我對西柏坡精神有了更強烈的感觸。最強烈的有三點:
一、同舟共濟、精誠團結是西柏坡取得勝利的基礎。西柏坡時期是我黨歷史上最團結的時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大團結的輝煌時期。廣泛依靠和發動群眾,積極團結工農和革命知識分子、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形成了廣泛的統一戰線。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6位副主席有3位是民主人士,56名委員中有民主人士27人,并安排了4位副總理職務。
二、艱苦奮斗、敢于拼搏是西柏坡取得勝利的法寶。在當時力量對比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具有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心和非凡膽略,不怕犧牲,排除萬難,敢于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決戰,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將革命由局部勝利引向全國勝利。
三、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是西柏坡取得勝利的源泉。西柏坡時期,面對全國即將勝利的新形勢,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創造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嶄新的國家制度,創建了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這一系列創新,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組織基礎、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
到西柏坡學習更為重要的意義是,要把西柏坡精神時時刻刻融入到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去,將西柏坡精神作為我們的指路明燈。
踐行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弘揚“善于發聲”的精神,在推動發展上獻計獻策。提高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能力,需要在夯實理論基礎、延伸思維觸角、科學深入調研等有效途徑上下功夫。擴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充分反映群眾訴求,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促進黨委、政府的決策更加尊重民意、順乎民心。
踐行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弘揚“敢于擔當”的精神,在盡責履職上率先垂范。發揮好組織、發展、聯絡、協調和服務等黨派職能,認真履行黨賦予我們的民主監督職能,做到敢于履職、善于履職、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幫忙而不添亂”,“盡職而不越位”。
踐行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弘揚“樂于奉獻”的精神,在服務社會上主動作為,繼承和發揚民建組織聯系群眾,為群眾謀利益的優良傳統,做到心系群眾,恪守利民之責。
做為新時代的民建人,我會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矢志不渝跟黨走,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發揚民建精神,在本職崗位上發光發熱,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