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在民建張家口市委組織骨干會員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進行現(xiàn)場學習。抬眼望去,西柏坡滿眼青翠,前臨碧波蕩漾、水光瀲滟的崗南水庫,后倚層巒疊嶂、綿延不絕的太行山脈,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為“解放軍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里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從此,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彪炳于中國革命史冊,樹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我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里,在革命歷史紀念館里,在七屆二中全會的舊址里,追尋著偉人的足跡。看著簡陋屋舍里面一份份原始的文件、一幅幅寫實的照片,遙想當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國家危難之際頑強拼搏、敢于斗爭帶領革命一步步走向勝利是何等不易。
為什么說“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最終戰(zhàn)勝國民黨,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在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真正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使解放區(qū)的廣大農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支持人民解放軍。在這里,我第一次聽到了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的故事,她不僅將子孫兩代親自送上戰(zhàn)場,還擔任村里的婦救會主任,積極帶領村里婦女,不顧危險,為前線戰(zhàn)士送去飯菜,甚至年近五十依然和村民一起從顛簸的山路上擔著受傷的戰(zhàn)士走下山,讓戰(zhàn)士們感受到了“母親般的關懷”,被戰(zhàn)士們稱為“子弟兵的母親”。廣大農民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深情厚誼,是解放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石。
在統(tǒng)戰(zhàn)部舊址,我有幸聽到了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學部主任王樹臣教授講授的題為《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民建與多黨合作制度》的專題課。王教授旁征博引,語言幽默風趣。課上我第一次知道了“五一口號”的由來和重要意義。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為動員全國各階層人民實現(xiàn)建立新中國的使命,發(fā)布了“五一口號”。“五一口號”全面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大方針、政策,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特別是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xiàn)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得到了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
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到民建先賢為新中國成立所做的貢獻,為民建先賢英勇不屈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作為新會員,我為能加入如此優(yōu)秀的民主黨派感到自豪。作為新時代的民建人,我應當學習民建先賢克己奉公的無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矢志不渝跟黨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