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隱隱水迢迢,中秋草木仍蔥蘢。一路山脈疊起,蒼松翠柏中隱藏著古樸的院落。內心的向往撫慰了旅途的疲憊,當這個寧靜、質樸的村落呈現在眼前時,一股厚重而莊嚴的力量迎面撲來。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平山縣中部,是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京、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中心。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領導了全國土改運動;勝利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新中國的宏偉藍圖在這里繪就。
西柏坡原址在50年代修建水庫時已經淹沒,當地政府將舊址1:1地復制到現在的位置,讓我們有幸能夠目睹這紅色圣地的原貌。隨著老師的指引,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路瞻仰了毛澤東、任弼時、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先輩的故居。就是在這個寧靜而簡樸的村落里,開國元勛們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勝利,迎來新中國的曙光。低矮的房屋、斑駁的石墻、灰黑的木門、陳舊的擺設……無不承載著那忙碌而光輝的日日夜夜,時刻對吾輩述說著中國革命的偉大。
七屆二中全會會場舊址是那樣的簡樸,但是墻上的紅色旗幟卻是那樣的鮮艷,它在時刻訴說著西柏坡的紅色革命精神,即“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兩個務必”是我們黨總結中國歷代政權盛衰興亡的經驗教訓,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的深刻反思,它凝結著深刻的歷史經驗,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時代常新,精神延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當我們深讀黨成立以來中國革命史這部恢弘巨著時,不難得出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到底精神,內蘊著一系列優秀特質。西柏坡的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滋養,是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正是這精神的踐行者,依此譜寫著偉大中國的新篇章。
李家莊,一個坐落在太行山深處的寂靜平凡的小山村,隨著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和“五一口號”的發布,沸騰起來,登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伴隨著轟轟烈烈的“大統戰”而在中國統一戰線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共中央統戰部在這里成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這里聚集,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這里構架,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老一輩領導人在這里共商國是。這片紅色的土地,見證了中國統一戰線的歷史跨越,記錄了許多生動感人、彪炳青史的統戰實踐。青灰色的老屋,飽經滄桑,卻在今天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身為民建會員的我們,有幸踏上先賢的足跡,在老屋里聆聽王樹臣教授講授的《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手前進——民建與多黨合作制度》的課程。在王教授深入淺出、細致入微的講解中,會員們聽得興致盎然,受益匪淺,我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民建與多黨合作的歷史,深知身為民主黨派人士,應不斷地學習,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做到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和堅定;應樹立大局意識,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應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嚴于律己,踏實誠懇,以高尚的品德和純潔的人格,延續民建人的良好形象。
在西柏坡、在李家莊,這次用腳步丈量、用手掌觸摸、用力量洗禮的紅色之旅是生動的,更是震撼的。回歸歷史,指引未來,把所見、所感、所學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共二十大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