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發展勢頭良好,越要保持頭腦清醒。
在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看來,河北作為制造業大省,盡管產業鏈條較為完整、配套比較完備,但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他在提交大會的建議中提出,“積極培育京津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延續制造業發展優勢、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這份難得的清醒讓我頓生敬意——它不僅需要直面現實的勇氣,更需要著眼未來的銳見。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直言不諱:產業結構還不夠優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轉型升級任務仍然艱巨。京津冀藍皮書《河北省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趨勢研究》分析指出,對標京津等先進地區,河北產業發展質量差距還很明顯,結構整體偏重,創新資源偏少。創新型產業集群競爭力不夠強,缺乏起引領作用的世界級旗艦企業。河北制造業的優勢在于門類齊全、基礎雄厚。全部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河北已覆蓋40個大類;裝備制造業已替代鋼鐵業,坐上河北工業“頭把交椅”;構建了以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鋼鐵、石化、食品等八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鋼材、汽車輪轂、乳制品、VC等產量居全國首位。制造業向合理化、高級化邁進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比李克強總理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去年強調的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今年則強調“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提出,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鋼鐵、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級產業。保持一份清醒,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真刀真槍的大動作——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河北省2022年春季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在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現場督陣,全省各地包括制造業在內的一大批面向未來的重點建設項目同日開工。2022年,河北共謀劃省、市兩級重點項目3600余個,投資總額達2.8萬億元,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奮斗者。清醒,是一種理性,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力量。我在想,全省各行各業的決策者如果都能和武義青委員一樣,對自身優劣勢、產業發展規律和集群定位保持清醒認識,河北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一定會更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