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了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笨萍疾坎块L王志剛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實際是一個車的兩個輪子,必須一起抓。”王志剛表示。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渡罨萍俭w制改革實施方案》143項重點任務全面落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多點突破。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正式實施,將這些改革的成果全面上升到國家法律制度層面。
如何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以下三方面舉措。
一是要完善科技創新治理主體協同治理體系。首先,加強創新主體間的協同互動,在確定多方權益歸屬以及利益分配基礎上,加強產、學、研等創新主體間的深層互動,建立產學研協同治理的新模式及穩定長效的合作機制。其次,建立有關科技報告、數據信息、測試服務、大型儀器相關方面的制度,保證信息報告、信息公開、信息開放、互通互聯。鼓勵相關創新主體間共享資源,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資源的使用率。最后,要加快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地位,在觀念方面,需破除一切束縛科技體制的改革,打通科技、產業、金融三者之間的通道,著力構建“政產學研介”平等參與、協同開放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二是要完善科技創新治理政策法規支撐體系。首先,推進立法向精細化程度邁進,建立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機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等相關法律的修訂和細化工作,使其形成內容更加完備、設計更為科學、政策更加合理的科技創新法律體系。其次,政府要創新治理規則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統研究,研究的重點應是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全方位覆蓋到科技體制改革的方方面面,法律法規的創新、時代性、環境適應性以及約束性要加強。最后,企業參與應用類科技的重大決策應該被政府吸收,努力營造創新主體協同治理和寬容失敗的政策環境,重視科技決策咨詢規范化和法治化建設,使政策咨詢成為科技部門創新決策的法定程序。
三是要完善科技創新治理環境體系。首先,財政資金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創新人員、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尤其要完善。其次,建立寬容的項目責任制,對于科研主體在開展創新過程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盡到勤勉和忠實義務的,科研主體不應承擔項目責任,也不能影響其繼續開展科技創新。最后,制定并完善評價標準和程序。評價機制的核心不僅在于學術貢獻,更應關注社會貢獻和創新質量,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擴大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研究,加強傳統產業、基礎產業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逐步提升傳統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