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人報記者李蕙蕓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淑英,帶來了她新創作的三幅姿態各異、意味深長的“三牛”剪紙。“今年是‘牛’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給了我巨大鼓舞和啟示。今年我的提議是讓非遺藝術走進民族企業的產品中去,讓民族企業的產品賦予非遺藝術新生命。”
蔚縣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多樣,2018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人大代表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周淑英多次建議利用家鄉蔚縣非遺資源的優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讓非遺文化融入企業產品,周淑英不僅提出建議,還自己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應用剪紙藝術參與了國內一個生產酒的民營企業產品設計和產品推廣,企業的酒產品銷量大增且供不應求。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我還給我省著名的乳品企業設計了產品圖案,企業產品銷售取得很大成績。國內一家著名的動漫公司希望將我的剪紙藝術植入動漫作品中。”周淑英說,通過一系列跨界合作使非遺藝術通過產品獲得了傳承,而企業的產品由于植入非遺藝術的基因實現了文化基因方面的巨大飛躍。非遺文化和企業合作,將在提升產品內涵的同時也能讓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可以實現藝術和市場的“雙豐收”。
周淑英建議增加非遺文化和企業的合作形式,讓文化成為“名片”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她看來,通過網絡搭建非遺文化與企業合作的平臺,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就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當然如何在全國層面讓更多的非遺藝術走進企業,還需要政府搭臺,為非遺傳承人和企業牽線搭橋,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讓企業和藝術家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周淑英說。